台灣人文景觀趴趴走系列

台灣人文景觀趴趴走系列

台灣人文景觀趴趴走系列

台灣人文景觀趴趴走系列

台灣人文景觀趴趴走系列

台灣人文景觀趴趴走系列

台灣人文景觀趴趴走系列

基隆河畔自行車道即景02

基隆河畔自行車道即景01

行天宮瀑布

築地百年老店

銀座步行者天國

金澤兼六園

草山竹仔湖AJISAI紫陽花

關渡大橋

南鯤身05

2011安平追響曲

天上至尊

天上至尊

探戈02

探戈01

【冥國百年忌】

【冥國百年忌】

228

228

猴C

猴B

猴A

<百年の絆>US印ステンレス製スプーン、生き帰られた台湾人旧ニッポン兵が語れなかった悔しい戦後記憶

旅路のヒトコマ

旅路のヒトコマ
紅樓百年風情

台灣南歌 -- 蔡振南 演唱【母親ㄟ名叫台灣】

東北向一直線的永恒祈祝

銀河鉄道の旅人のスナップ集

銀河鉄道の旅人のスナップ集
黃金神社の鳥居

ようこそ TAIWAN

★台湾 麗しい島国★



酒桶山法蝶

酒桶山夕陽

奥の細道(山形)

新社蓮園競艷系列

永恆(能登輪島の朝市)

醞釀

盤谷隱石

靜痕

桃源仙谷e鬱金香系列

大相撲桑

牛童戲牛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台湾素顔⑮

《心眼觀點》●柏楊當年的名作「醜陋的中國人」確實令世人清晰地認識支那的醬缸本質。雖然柏楊最近的言行,讓大家也體會到其亦無法超脫自我心靈底的〝我執〞;為了消除那長久以來的「不安」,到頭來,還是回歸到那雖不滿意,卻無膽、無魄力自我超脫的熟悉醬缸裡,或許,不如此的話,如柏老般的醬缸人是無法獲得〝寬心〞吧!
● 然而,類如下述兩篇轉貼好文之作者,體驗過醬缸文化後,從中體會出其醜陋又鴨霸、和稀泥的本質,句句切中醬缸族的心坎!但望更多的醬缸族能從此自醒、自覺。
● 畢竟,負荷過重的醬氣下,心靈底的〝不安〞勢必永遠無法解脫的哩!為何不坦然地面對它,超越它呢?學學兩位作者,接近此塊土地的其他絕大多數同修共渡們,試著俯身認同此塊安身立命之地吧!為時尚未晚呢!



轉貼:071227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北歐模式與醜陋的中國人
■ 辛在台
中國無所不用其極欲併吞台灣,對先進國家之民主人權要求每每污名化為反華勢力,國人浸淫文明已久,實難以體會其故安在。出生香港、移民挪威之鍾祖康君,最近出版《來生不做中國人》、《中國比小說更離奇》,從事文化病理分析,頗能解此謎團。
中國的「不文明症」源遠流長,祖康君一針見血點出:「中華帝國儘管發明了紙張和印刷術,卻無法發明言論自由;發明了指南針,卻無法發明行動自由」,「而且嚴禁外來文明體系輸入這些自由」。影響所及,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發展已充分說明,「國家非常統一時,人民是可以被強大的政府壓迫得很悲慘的」。故,中國人的生活比小說更離奇,應可追溯到秦始皇統一六國。
然而,世界的演變,不以中國人的意志為轉移,晚清時代的租界,以及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原為中華帝國輻射範圍,一旦為西方先進國家殖民,即反諷地走上現代文明建設之途。反觀中國的「不文明症」,到了中國共產黨手上,國粹加速發言光大,所謂「對內奴役」愈演愈烈,堪稱舉世無雙。
有鑑於此,祖康君大聲疾呼:台灣有權獨立。「台灣必須潔身自愛、跟中國大陸劃清界線的最關鍵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兩個地方的文明已經相距太遠」。解構所謂「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之神話,祖康君直言:台灣有權獨立於中國之外,最直截了當的理論便是:擺脫不公義統治或擺脫暴政本身就已經是很充分的理由了,其他的都不用多說。
對於出生地香港,祖康君批評「偽特首選舉」固不在話下,即連民主派亦有恨鐵不成鋼之慨:香港民主派絕大部分都沉溺於民族主義,因此寧棄已經民主起飛的台灣,而與殘暴的中共基於民族主義結下孽緣。而香港社會與中國社會,皆極其敵視「福利社會」,絕大多數人對貧富懸殊並不反感,這與中國傳統之「冷血社會」毫無二致。
除了對中國、香港之針砭,祖康君介紹「北歐模式」,亦頗有啟發作用。「北歐模式」者,抑強扶弱的人道社會模式也,勞心者勞力者待遇接近也,不容有人保死餓死做死也,善待國內少數民族也,婦女有全薪分娩假期也…。就此而言,非僅中國、香港,台灣亦似應自我反省也。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轉貼:南方快報
深綠顯學系列之就是反馬
正港的台灣人公民運動
/Ko Tsi-jin
今年初,我曾聽一位年輕暢銷小說家表示,他的政治立場已由淺綠轉為反馬(英九),還半開玩笑說,希望馬別做什麼太好的事,以免失去討厭馬的理由。

 這種討厭馬英九的「先驗」狀態(也就是毋需再做實驗或檢驗等等驗證程序的意識觀感),也許可以從大眾娛樂或青少年次文化的角度視為某種kuso 嘲弄語彙的展演,同時卻也是活生生的台灣社會集體潛意識的浮出展露。

 馬英九這位媒體寵兒,在媒體包裝和中國國民黨寵愛有加下紅到發紫甚至發黑,因而據稱曾被政府調查局列入「黑名單」。然而,台灣人民對媒體信賴度已降至歷史新低,而中國國民黨儘管老唾罵執政黨,自己的人民支持度和政黨形象卻總是沒有比較高明,再加上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政績不佳,其首長特別費弊案更顯示這位道德與廉潔形象的神化人物,原來就和社會上許許多多小奸小惡的凡民一樣有好處不撈白不撈、能撈就多撈,種種負面因子競逐的結果,如今來到中國國民黨連宋前輩連選兩回徒勞無功總算輪到小馬變老馬親自上陣的現在,與其逐漸老去的帥哥臉龐相互映照的,就是其個人魅力的小眾化,儘管走到哪裡都還是會有馬迷圍著他吱吱叫,但也就是大眾傳播效應殘餘的一種次文化現象罷了,比起青少年次文化還少了一份屬於未來的活力。

 馬英九這位總統候選人所代表的,除了具體的黨國結構運作以外,還有深入人心、潛移默化的對台獨主張及本土在地文化的下意識抗拒與輕蔑。這類意識傾向之前由黨國文教機器大規模洗腦、如今由媒體輿論文化持續養成,在流行時尚法則主導的言論意見市場上,一直擁有相當程度的開明理性或聰明摩登形象,然而,究其實不過是政治和文化認同的邊緣或無根特性的美麗包裝罷了。

 倒扁活動的媒體和輿論形象塑造,是這種包裝工程的經典案例。前述暢銷作家對倒扁活動,有個犀利的觀察,那就是要阿扁下台的人,都是從眾之流,換句話說,就是流行時尚跟風,部分擁有開明理性形象的文化界人士不察,不吝奉送「新公民運動」的高雅稱號,例如,近日再次無厘頭比擬阿扁為希特勒的死硬派倒扁機關《聯合報》社論,點名表揚的「醒覺者」綠色知識份子陳芳明教授,當時就宣稱九一五圍城行動「跨黨派、跨族群、跨性別、跨階級、跨地域、跨年齡」,「以年輕學生與上班族群居多」,是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民力量」。

 任何時尚新鮮期在廣大人民的消費力量下,都是沛然莫之能禦的,只是看能沛然多久而已。當時,倒扁紅潮或許真是年輕的、學生的、上班族的,然而,定位就恰恰是台北政治次文化,媒體形象有餘,內涵與持續力明顯不足,絕不是什麼新不新的公民運動。

 馬迷文化現象也大致如此,也可定位為台灣的一種台北政治次文化,在其道德與形象光環迅速褪色的現在尤然。

 在台灣社會的集體意識裡,已經累積不少「先驗」的對馬英九的不耐與不屑,只等進一步浮出與展露,而總統大選就是最理想的時機,必須讓馬英九大敗,展現在地力量與文化正義的真正實力。觀乎曾對倒扁紅潮猛敲邊鼓的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台灣人不只把他當人,還當他是堂堂總統候選人來款待,正在醞釀迸發的反馬行動,是現階段正港的台灣人公民運動。
2007.12.27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